在工業富聯的深圳工廠,廠房不必開燈,能實現全自動作業。支撐這座“熄燈工廠”的,有騰訊WeMake提供的數字底座;贏領智尚的智能試衣屋,機器快速掃描尺寸,一周后就能收到定制服裝……
在深圳,越來越多“數實融合”新圖景徐徐展開,數字經濟新業態新模式蓬勃發展。在此過程中,云計算、大數據服務、人工智能、虛擬現實、區塊鏈等下一代互聯網技術,正在加速賦能傳統制造業,為實體經濟發展注入強勁動能。這里,亦是整個中國“數實融合”賦能高質量發展美麗畫卷的縮影。
在剛剛結束的全國兩會上,“數字經濟”成為熱詞之一。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提出“大力發展數字經濟”;在國務院新一輪機構改革中,擬組建的國家數據局引發廣泛關注;首場“部長通道”上,未來科技、5G應用和6G研發等新基建相關內容被“點名”;很多代表委員為數字經濟建言獻策,其中不少針對“數實融合”展開。
在3月底的深圳,“數實融合”將再次成為焦點。3月24日,在科技日報社、廣東院士聯合會聯合主辦的企業科技創新發展論壇上,諸多院士專家及企業家將聚焦企業如何更好成為科技創新主體,論道創新主體如何在“數實融合”中更好發揮作用。
“數實融合”是戰略更是任務
從黨的二十大,到去年12月召開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,再到2023年全國兩會,發展數字經濟和建設數字中國的頂層規劃和產業指引反復提及,不斷明晰。
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,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,堅持把發展經濟的著力點放在實體經濟上,推進新型工業化,加快建設制造強國、質量強國、航天強國、交通強國、網絡強國、數字中國。加快發展數字經濟,促進數字經濟和實體經濟深度融合,打造具有國際競爭力的數字產業集群。
2022年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也指出,要大力發展數字經濟,提升常態化監管水平,支持平臺企業在引領發展、創造就業、國際競爭中大顯身手。今年全國兩會召開前夕,中共中央、國務院還印發了《數字中國建設整體布局規劃》,明確了建設數字中國是數字時代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重要引擎,是構筑國家競爭新優勢的有力支撐。
互聯網科技企業大有可為
“數字中國”頂層規劃加速推進,“數實融合”也被按下快進鍵。
“中國產業要高質量發展,走向產業高端,就必須走工業化與信息化融合、‘數實融合’的道路,通過數字技術的創新賦能實體經濟。”中國工程院院士、中科院計算所首席科學家、曙光信息產業股份公司董事長李國杰說。
過去幾年,國家各部門一直在通過數據資源、數據產業和傳統產業的良性互動,推進產業鏈、供應鏈的體系化、集群化云端賦能和數據鏈增值,催化數字經濟倍增效益和馬太效應。在國家的頂層設計和戰略部署下,數字經濟和實體經濟開啟“雙向奔赴”。作為重要創新主體,互聯網科技企業已經以不同姿態擁抱實體。
騰訊云工業AI質檢,為制造業提升質檢效率;微信和企業微信,助力千萬小店增收。在華為助力下,云門診、云查房等智慧醫療服務在中山大學附屬第一醫院落地,為千里之外的縣城居民送上健康……這些智能制造、智慧零售、智慧醫療等數字技術與實體經濟融合的圖景,勾勒出數字助力實體經濟的脈絡,更反映出中國這片土地上正在發生的一場深刻變革。“華為、騰訊等龍頭企業在賦能實體經濟方面已作出重大貢獻。”李國杰介紹道,聯想、浪潮等計算機制造商也在向技術服務型企業轉型,2022年聯想的非PC業務收入占比已超過40%。
改變正在發生
隨著數字經濟步入發展快車道,運用數字技術賦能實體經濟,已經成為各行各業新趨勢。
此次論壇將發布由中國人民大學數字經濟研究中心撰寫完成的《高質量發展中的數字平臺力量洞察報告》。報告指出,數字平臺作為平臺經濟的重要載體,將成為高質量發展中的創新助手。“隨著工業互聯網與智慧能源平臺向深度推進,隨著大數據和人工智能應用技術的不斷創新研發,深入挖掘生產數據價值,這些平臺對實體經濟的提質增效,節能降碳和高質量發展的作用會越來越大。”俄羅斯工程院外籍院士,華南理工大學教授,廣州博依特智能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創始人、首席科學家劉煥彬說。
成績驕人,前路多艱。正如專家們分析,我國“數實融合”發展中還存在數字成本門檻、技術門檻、人才門檻較高等問題,在產業互聯網的標準、國家整體的政策體系、生態建設等方面存在各種體制機制、技術、資金、人才、數據流動等堵點、梗阻,求解這些問題的解決之道,正是舉辦企業科技創新發展論壇的要義所在。
如何更好發揮企業“出題者”作用、怎樣更好構建科技產業金融之間協同互促的創新體系、數字經濟將怎樣助力粵港澳大灣區實體經濟轉型升級……讓我們期待嘉賓們用真知灼見交出優秀答卷。